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山”转化的实践探索与突破路径
作者简介:韩旭,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理念依据和实践遵循,但要真正摸清楚、回答好“两山”转化的关键问题,还亟待来自于先行示范区的经验探索。本文总结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两山”转化上的主要做法和显著成效,厘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质量工业化进程中高效开发利用绿水青山和持久地保护好绿水青山的突破路径,以系统性思维突破“两山”转化的认识局限,以科学方法论破解“两山”转化的核算难题,以制度创新打通“两山”转化的通道。
“两山”实践创新在建基地的实践逻辑及数字破局——基于扎根理论分析
作者简介:黄平,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教授。
摘要:“两山”实践创新在建基地是指未被批复,具备了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未来有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标的实践地。新的建设期基地运用新的方法和模式,尤其注重拓宽“生态+”的转化形态,例如生态+数字,生态+新能源等。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10个“两山”实践创新在建基地的建设文件,采用 Nvivo 12进行编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山”在建基地的实践逻辑围绕转化路径一推进机制一保护机制展开,并从数字化破局,给出数字生态文明视角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路径。因此,分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实践逻辑有助于指导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实践经验的共享、监督与改进等,通过数字破局,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至关重要。
数字经济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问题与路径策略分析
作者简介:陈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教授;段思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动能,对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明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疏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前提是对数字经济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有效治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其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但生态产品供需不匹配、数字交易平台难以对接、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应用场景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应通过健全监管规则、完善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应用场景创新等路径引导和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的政策路径
作者简介:黎元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摘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应新时代的林改之问,需要以创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主线,旨在破解森林资源资产底数不清、流转不畅和融资变现难等现实困境,具体到政策路径,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探讨:一是要通过明晰森林资源产权归属,细化设置集体林权的派生权能,探索集体林权流转方式,加快构建适应市场化的森林生态产品产权制度;二是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环境,针对生态产品的不同类别和交易方式,规范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方法;三是完善多元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森林经营开发服务体系,探索森林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模式;四是按照生态产品消费属性差异,细分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产品,积极拓展其价值实现方式和路径。
农民农村生态型共同富裕:挑战、问题与路径——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
作者简介:肖锐,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龚旭,中共玉溪市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讲师。
摘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诚然,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民农村;推动共同富裕,不仅要求实现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更要促进包括精神层面、生态层面等在内的更加全面的共同富裕。因此,走生态型共同富裕道路是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云南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玉溪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挑战,厘清其推动农民农村生态型共同富裕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浙江省生态富民惠民经验,提出树牢一个理念、统筹两大场域、着力三次产业、处理四对关系、破解五点难题、借浙六条经验的“123456”的进路建议。
面向碳中和的PLCA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简介:方雅希,李钰,陈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崔淑芬,丽水学院;朱金星,遂昌县农业农村局;曹海宙,浙江汇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孙立恒,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商学院。
摘要: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是一种评估产品、过程或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潜在影响的方法。在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PLCA因其考虑了技术进步、政策变化、市场需求等因素,使其可以对创新性技术或产品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发表的PLCA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文献,明确总结了以下内容:(1)明确PLCA的定义并构建PLCA的应用框架;(2)强调 PLCA 的研究领域及在各领域时的局限性。本文可为碳中和目标下应用LCA 为创新型技术和产品的选择,潜在的环境影响评估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许梦园,黄和平,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生态经济研究院。
摘要:近年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已经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减污包括大气、土壤、水演等多个方面,而本文只研究大气减污。长江经济带是国家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因此,探究高质量发展时期长江经济带地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变规律,有助于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系统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和趋势面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探究其2011~2021年间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基于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期间,研究区碳排放量曲折增长,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在2015年之前缓慢下降,2015年后出现明显下降;(2)研究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存在空间差异,下游地区略高,中上游地区略低;(3)研究区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提高,中上游地区曲折上升,且除江苏省外其他10省区均处于协调发展阶段;(4)T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能源消费强度、城镇化率和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数量与耦合协调度负相关,产业结构化水平与耦合协调度正相关。建议长江经济带地区积极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数字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研究——基于城市经验证据
作者简介:杨树勤,江南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生;施震凯,江南大学商学院,博士、副教授;戴越,江南大学商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基于我国2011-2021年26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经济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且在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效果对位于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城市有所差异。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创新技术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间起到中介作用,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技术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来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提高新兴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占比,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Email:zglsxy@lsu.edu.cn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版权所有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