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首页
首页  研究动态
刘克勤 代琳:丽水:激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富先行路
发布人:陈一艳|发布时间:2023-03-15|浏览次数:43

来源:之江策公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抓手,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方案的制度基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根植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核和鲜明特色,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充分强调了优质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清晰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的新路径新方向。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物质财富和社会财富,促使人们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立足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民共享的富裕、全面推进的富裕、共建共治的富裕,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目标任务。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生态价值转换促进共同富裕,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做大“金山银山”,是实现绿色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始创于浙西南革命老区——丽水市。2019年1月12日,国家正式发文支持丽水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同年,3月15日,浙江省正式印发了试点方案。浙江省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全面启动,并列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委第十四届六次全会决定。自此,丽水市创新构建生态产品质量标准、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生态信用体系,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奋力打造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两方面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争当革命老区“生态+”共同富裕先行区。

 

01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共同富裕的成效

(一)生态环境宜居宜业。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全面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之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基础,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根本归宿。丽水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誉为“浙江绿谷”“中国生态第一市”。2022年,丽水森林覆盖率高达81.7%,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9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5年位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空气、水环境质量双双进入全国前十,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丽水市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


城乡居民协同共富。实现全民共富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内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根本目的就是推动落后地区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经济化。丽水市深入挖掘绿水青山资源,积极发展基于生态优势的内生性产业,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促进城乡居民增收。2022年,丽水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450元,比全国(36883元)高出20.52%。其中,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470元,同比增长7.9%,比全国(20133元)高出41.41%,增幅位居浙江省第一,顺利实现全省“十四连冠”。丽水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由2000年的3.07:1减少为2022年的1.96:1,由高出全国城乡收入倍差0.33,转变为连续8年比全国城乡收入倍差低0.48以上。


(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稳中有升。逐步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过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于核算,难在转化。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需要破解生态产品交易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方面的难题,仍要不断拓展和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方式方法。因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丽水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促发展、发展促增收,增收强化理念、理念厚植资源的良性循环。丽水市GDP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实现双增长,GEP向GDP转化率进一步提高。2019年和2020年,丽水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2年超过8%,均高于“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丽水市GEP从2020年的4021.1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104.67亿元,增幅2.08%。在GDP和GEP双增长的同时,GEP向GDP转化率(GDP/GEP)同样稳中有升,由2018年的27.76%增长至2019年的31.93%。转化率的提升,表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成功转化成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

 

02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共同富裕的丽水实践

(一)聚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由先行试点向先验示范迈进。丽水市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工作,不断创新核算结果的应用模式。出台了全国首个山区市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试行)》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积极参与浙江省《陆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等。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创新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了丽水特色的生态信用制度体系,并不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产品。坚持“双跨融合”导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有机结合,数字化赋能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2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工作再获省改革突破银奖。


聚能建设示范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代产业体系。立足生态优势,以品质化升级、品牌化赋能、标准化发展为导向,全力推动农业经济效益倍增,产品平均溢价率达30%以上。积极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健康医药、半导体全链条等环境敏感型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探索推进旅游化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促进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双向赋能,2021年,以“丽水山景”“丽水山居”为代表的丽水市乡村旅游产业逆势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661万人次,实现营收25亿元。以“丽水山耕”“丽水山景”“丽水山居”“丽水山泉”为代表的“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丽水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实践。2022年丽水市生产总值达到183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高于全国(3.0%)、全省水平(3.1%)。丽水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力共富路上为全国提供了样板。


  (三)聚智创建领先全国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供给主体和市场交易主体培育,以华东林交所、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平台(“两山合作社”)、生态强村公司等为载体和基础,建设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平台,开展以林权为引领的生态资产产权交易、以生态农林产品为主的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交易和以碳汇交易为主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成立“两山基金”,印发《关于金融助推全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2020年丽水银行业保险业深化“两山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要点》等文件,持续创新“生态贷”“GEP贷”等为代表的“三贷一卡一行一站”等金融产品和主体,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全面创新“绿色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共同富裕建设。


  (四)聚势搭建领跑全国的数字化生态服务平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融合山水林田湖草及大气、土壤、危险废物等各类生态管理数据,构建集生态环境展示、生态状况预警、生态应急处置、生态标准认证、生态数据应用、生态信用建设为一体,全时空、全生态的大数据平台。目前,丽水构建的“天眼守望”生态服务平台已连通来自21颗遥感卫星、城市物联网、森林红外监测等系统数据,构建了科学统筹的生态治理数字底座和高效精准的环境监测体系。目前已建成大气、水质、土壤、固废、自然保护地监测等5个生态环境保护类子场景和森林火险、地质灾害、非法采矿、违法违规建筑、生态保护红线、“云耕保”等6个自然资源监测类子场景,实现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管控三大功能。此外,该平台还植入了GEP“一键算”、GEP健康码“一码清”、GEP交易“一点通”3个子场景,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态产品价值“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其中,GEP总量“一键算”将GEP遥感参数变量空间化,采取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虚拟市场法等方法进行多维度核算,不仅实现了GEP“一键算”,且支持一键生成核算报告、一键发布交易需求,努力让丽水每一寸山水林田湖草都可量化,每一分生态产品价值都可实现。该平台获评为全省数字化改革首批最佳应用。

 

03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GEP统计报表制度建设和项目级GEP核算。继续深化GEP核算研究。加快推进和建立健全GEP统计报表制度,针对指标体系构建季度、年度的分类动态更新和统计发布体系,及时跟踪和反映GEP动态变化,做好决策辅助支撑。构建和运用关键自平衡点“GEDP”作为区域性项目发展建设路径的核心载体,全面开展小单元区域范围的“项目级GEP”核算办法和制度体系研究。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制度。综合考虑各地的GDP和GEP,制定统一的管控政策,通过配额交易、生态要素占补平衡等形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加快制定鼓励政府购买、企业购买、个人购买生态产品的制度,健全法律法规、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体系、标识认证体系。重点加强“两山合作社”和“强村公司”作为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平台和主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体系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三)加快推进各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生态产品提供者赋权、消费者付费制度,探索开展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和农民混合所有的产权改革思路。研究完善生态产权登记、收储、评估、交易、流转等配套制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清单列表。创新相关财政金融制度,通过风险补偿金、生态担保基金、生态保险、绿色金融等方式,完善相关风险分担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创新改革积极性。


(四)加快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公益林分类补偿和分级管理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探索实施野猪、猴子、鸟等野生动物损害农产品的赔偿制度。设立以相关部门为主导,各生态产品利用型企业参与的生态保护基金。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初始度设置与生态产品价值挂钩机制。探索建立经济效益和生态产品价值双提升项目库。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生态信用评价、绿色信贷等环境政策。


(五)国家层面尽快适时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在现有方法学基础上进一步优化CCER核算方法和认证程序,降低自愿减排交易政策成本和技术成本。探索开展国家公园保护方面、森防碳汇、天然林次生林经营方面、湿地和草地碳汇等契合方法学研究。研究制定森林存量补贴,针对以丽水为代表的碳储量巨大的生态功能地区,按亩均固碳量为依据给予生态补偿,构建新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经济增长点。

 


课题来源:浙江省社科规划“社科赋能山区26县”专项课题《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龙泉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22FNSQ18YB)

本文学术贡献:本研究基于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效果和遇到的瓶颈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在总结好丽水经验的基础上,深度剖析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全省山区走好生态共富路提出对策建议,着力破解山区共富难题。

 

作者简介:

刘克勤,男,丽水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绿谷双名”工程名校长导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执行院长,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省级重点智库项目1项。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曾获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周年”征文优秀奖,政策建议曾被国务院发展中心、省委省政府等采纳。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案例研究方面有一定贡献。

代琳,男,丽水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生态经济;

周宏芸,女,丽水学院讲师,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蔡秦,男,丽水市发改委生态经济处处长;

邱振昌,男,龙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Email:zglsxy@lsu.edu.cn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版权所有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