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一套
我院院长欧阳志云受邀央视《开讲啦》,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解锁万物共生密码,原文如下:
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在路上了!我国2035年将建成49个国家公园
今年,我国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本”。国家公园究竟是什么模样?生活在其中的野生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等,日常又是怎样的?

本期《开讲啦》邀请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带领广大观众深入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在这片被誉为“熊猫天堂”的生态秘境中,解锁万物共生的自然密码。
恋爱危机!大熊猫竟然要上“恋爱课”
如果人工饲养大熊猫会说话,那开口一定是:“我们大熊猫找对象太难了!”
据欧阳志云爆料,野外放归的“男熊”要么单身到底,要么好不容易带个对象回家,结果出门遛弯儿直接被野生大熊猫“截胡”。所以,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在野外放归大熊猫时,连“恋爱课”都得开!
不仅如此,大熊猫还是天生的“社恐”动物,道路、农田、放牧、砍柴等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极大。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茂县片区的土地岭,山岭一侧的岷山生活着约35只大熊猫,另一侧的龙门山则有约5只。多年前,两地之间修建了一条省道,车水马龙的道路如同一条“隔离带”,硬生生阻隔了两山大熊猫之间的往来。
为了让两边的熊猫家族能够“破镜重圆”,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将原有省道拆除并种上竹子,同时在山底开挖隧道,实现“熊车分离”。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两侧的大熊猫已出现在距离廊道不足200米的区域,岷山与龙门山的熊猫“团圆”之日指日可待。欧阳志云表示,建设国家公园并不是打造无人区,而是通过科学的办法,寻找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共赢的方式和图景。
和大熊猫当室友太香了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有7100多种植物、870余种脊椎动物、2000多种昆虫,它们都是大熊猫的“好邻居”,也受益于大熊猫这个“伞护种”的庇护。欧阳志云揭秘,作为典型的“伞护种”,大熊猫就像一把巨伞,为万余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庇护。因此,保护大熊猫不仅是守护一个物种,更守护了整个生态共同体。
给绿水青山算算账
实际上,国家公园不仅保护动植物,还持续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福利: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汇、释氧……这些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源,该如何衡量其价值?又该如何评估国家公园的生态成效?科研人员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方法——核算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或生态产品总值)。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其年度GEP高达约2781亿元。其中,水源涵养价值达1220亿元、土壤保持价值为355亿元、固碳释氧价值约165亿元……当绿水青山的贡献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货币呈现时,保护的意义便有了最直观的展现!
大象:2035年建成49个国家公园,朋友们快跟上
首批国家公园只是“开胃菜”,更多国家公园已在路上!欧阳志云表示,我国计划于2035年基本建成49个国家公园,共同构成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在描画这幅未来蓝图时,与大熊猫同为“近视眼”的亚洲象带来了新的挑战。来自西双版纳的西班牙生态学家康牧飒分享了他的研究:不同于常驻竹林的大熊猫,亚洲象堪称“社牛”,常常走进村庄“吃喝玩乐”。它们这种不拘小节的性格,给国家公园规划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保障象群自由活动的同时,平衡人类的生产生活?
要知道,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仅允许科研活动,不对游客开放。但面对更喜欢“串门”的亚洲象,康牧飒与欧阳志云不约而同地表示:“挑战虽大,解决方案已在路上。”
今天22:30档,锁定CCTV-1《开讲啦》,一起走进万物共生的神奇世界——这里有大熊猫的相亲故事,有亚洲象的调皮日常,更有14亿人绿水青山的未来!
相关链接: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Email:zglsxy@lsu.edu.cn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版权所有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