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首页
首页  研究动态
价值共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
发布人:施茹梦|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次数:10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公众号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念从地方走向全国推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两山理念的关键抓手,学界关于该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加。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的20周年,需要回答这样的历史之问”——“两山理念的萌发为何率先发生于乡村?乡村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腹地心肺,如何把生态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农民的持续增收优势?该

系列问题的答案亟待学界扎根中国大地深入探索。现实中不少乡村因市场化程度不足、利益联结不畅等原因,最终陷入富饶的贫困陷阱。尤其是农民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参与者和潜在受益群体,往往受分配机制、技术条件和市场信息等因素限制,难以在价值链条中有效获益。这一矛盾不仅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也影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基于此,南京农业大学杜焱强副教授联合复旦大学王继应博士生、华中师范大学李娟昆老师于《自然资源学报》2025年第9期发表了《价值共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一文。该文依托深度访谈与长期跟踪调查,从价值共创视角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与既有研究多聚焦于概念界定和路径设计不同,该文从理论高度和案例深度,系统阐释了政府、企业、村集体与村民在制度嵌入、资源整合、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中形成动态合作关系的过程逻辑,进而揭示了多元主体如何共同创造、合理分配并持续释放价值。研究发现,生态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其价值实现并非单纯的资源转化和产业化,而是一个多主体协同的价值共创过程:通过价值共识,确立多元主体在生态保护与增收目标上的共同认同;通过价值共生,推动制度嵌入、资源交换与主体互动,形成合作网络;通过价值共赢,实现利益合理分配与冲突协调,增强农民的获得感与参与感;通过价值持续,保障生态红利长期释放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这一机制不仅揭示了农民增收的深层逻辑,也为理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新的学理支撑。

该文将价值共创理论与乡村资源环境治理实践深度结合,突破了以往资源资产资本线性转化的解释框架,强调多元主体互动与制度保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核心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因地制宜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交易与收益共享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价值。总体而言,该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理论贡献,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基层实践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路径。

 

引用格式如下:王继应, 李娟昆, 杜焱强. 价值共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 自然资源学报, 2025, 40(9): 2366-2380. [WANG J Y, LI J K, DU Y Q. Value co-creation: The income-growth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for farmers.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5, 40(9): 2366-2380.]

 

作者简介

杜焱强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乡村资源环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基层治理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230余次,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学习强国全文转载),荣获江苏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双创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校长奖励金等称号,成果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继应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公共政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篇文章入选中国知网高影响力论文),参编学术专著3部。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Email:zglsxy@lsu.edu.cn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版权所有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