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首页
首页  工作动态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丽水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样本》书评
发布人:施茹梦|发布时间:2025-03-17|浏览次数:16

来源:大学生就业网 作者:李杰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奠定了价值基础。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长期以来,丽水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丽水画卷”,全面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明取向与时代价值,为推进世界山区绿色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

立足浙江省丽水市试点实践,系统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的丽水样本,探究丽水绿色发展的演进脉络、学理逻辑以及因应策略,总结提炼丽水绿色发展的创新经验,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山区绿色发展不仅重要而且迫切。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研究团队刘克勤、代琳等所著的最新力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样本》一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其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立足丽水实践,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

2019年1月,国家长江办正式发文支持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自试点市建设以来,经过不断的锐意探索和改革推进,浙江省丽水市作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工作的“开路先锋”和“破障尖兵”,阶段性完成了国家交办的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和应用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开辟了多条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其取得的阶段性显著成果和有效经验,在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上得到了全面肯定,丽水试点的研究经验内容被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充分吸收。刘克勤研究员等行走于浙江省丽水市田野阡陌,基于对丽水绿色发展实践的追踪调查,洞悉真问题,全面总结梳理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的丽水经验,写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样本》。这本著作理论基础厚实,案例剖析有力,探索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山区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能为各地推进绿色创新实践走深、走实及走广,提供决策参考。

二、汇聚多学科视角,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生态治理”等一系列标识性概念,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该著作汇聚多学科视角,以系统思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拓宽、机制创新、模式输出、功能拓展、标准创设、司法护航和文化赋能维度展开探究,注重展现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彼此融贯、支撑衔接。著作融合运用了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生态产品价值的规范逻辑与实现路径”“生态产品价值的评价及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交易的制度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体系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法治建设的路径创新”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著作中,既对有浙江省丽水市试点实践经验的提炼,又兼顾了绿色发展与创新深化协同的理论升华,对各地有效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三、理论融入实践,彰显成果应用价值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只有融入实践才更有生命力。丽水作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丽水之赞”的光荣赋予地,近年来坚毅笃行“丽水之干”,紧紧围绕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和挖掘绿水青山所蕴含的深厚生态产品价值,全力拓展生态价值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和机制,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为契机,全方位、多维度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模式经验的“重要窗口”,奋力争当革命老区“生态+”共同富裕先行区。该专著不仅系统总结梳理了丽水多维度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诸多探索及其珍贵经验,而且深入剖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成因,厘清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同并进的逻辑脉络,构想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创新空间,前瞻性地设计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方案。著作避免了纯理论的抽象,凭借实践活水的融入,使地方制度创新与法治协同讨论贴近现实,易于理解和推广。该著作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沃土,凝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培育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业体系的先行先试成果,为读者开启了一个理解制度创新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拓展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及生态治理等基本理论。

该著作以扎实的调研素材、敏锐的学术洞察和前瞻的理论视野,系统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丽水画卷”,是理解与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文明思想难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嘉兴大学“南湖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Email:zglsxy@lsu.edu.cn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版权所有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