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首页
首页  研究动态
郑石明 邹克 李红霞: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
发布人:陈一艳|发布时间:2022-10-26|浏览次数:10

                                                                                                                                                                           文章来源:新华文摘第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绿色发展,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表明中央对绿色发展的定位已从局部向全局转变,进入新阶段。

中央将共同富裕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明确把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对于绿色转型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消除贫困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一、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

作用机制分析

   绿色发展是指高效、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通过发展绿色产业、降低资源消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共同富裕是富裕度普遍提高、贫富差距不断缩小、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一种理想状态。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前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绿色发展能够改善生产力,促进收入水平提高;二是绿色发展对欠发达地区、中低收入群体是包容的、友好的,进而能够缩小贫富差距三是绿色发展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如下:以“两山论”为指导,综合考虑政府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和作用,绿色发展通过分工效应、绿色要素分配效应、绿色技术效应、就业效应与包容效应,充分发挥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绿色市场规模扩大、生产力水平改善,促进收入水平提高、贫富差距缩小、发展成果共享,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其中,政府调控作用体现为环境规制制度、绿色考评机制、绿色财税政策、收入分配制度等;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体现为竞争机制与价格机制,例如通过碳交易机制影响企业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概括来看,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如图1所示。

1 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


“两山论”对绿色发展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16的科学论断。“两山”理念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金山银山”体现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方面。“两山”理念体现了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两山”理念对绿色发展的指导意义体现为:在保证“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环境生产性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系统功能的货币化价值最大化、非货币化价值显性化,通过发挥生态优势、对生态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绿水青山”除了具有生态产品等货币化价值,还具有作为生态产品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健康福祉、审美福利、幸福体验等生态功用和社会功用的非货币化价值。“两山”理念在要素投入上强调对生态流量资源的挖掘,在生产方式上强调对生态环境要素的非消耗性利用,在要素性质上强调生态环境公共产品属性的回归,在经济价值上强调生态环境非货币化价值的显性化“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过程就是“绿水青山”生产性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系统功能的货币化价值或非货币化价值显性化的过程。

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

1.分工效应。绿色发展通过分工效应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因在于,从整体上看,在黑色分工向绿色分工的演进过程中,政府主导有利于减少社会总交易成本。进一步通过创新绿色制度,优化绿色市场结构,鼓励专业化发展跳跃到更高的分工水平,实现更高的生产率。基于分工演进的绿色发展,可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通过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绿色分工演进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从区域上看,中国幅员辽阔,省际资源差异大通过统筹区域发展与绿色分工建立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在建立整体功能区划与发展布局等战略规划基础上,进行区域间绿色分工,发挥生态资源比较优势,推动各地区实现绿色发展,可降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随时间推移,区域经济发展趋于收敛,地区差距缩小,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绿色要素分配效应。绿色发展的要素性质主要体现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发展的需求增加绿色发展的价值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中一般将环境污染作为一种负产出纳入投入产出模型以体现生态环境的要素性质。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应将生态环境视为公共资产,并将这种公共资产作为一种要素参与经济产出的分配。根据公共财政减贫理论,公共财政的再分配可抑制社会分化,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补贴等手段,可一定程度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绿色要素作为一种公共资产参与经济产出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潜在路径包括一是由中央政府从生态资源丰富与环境保护良好的欠发达地区购买作为公共产品的绿色服务,服务于全体人民二是随着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规模扩大,低收入群体从绿色发展中更多获益,发展成果更公平地分配至欠发达地区。绿色要素的分配效应有利于提升分配制度的公平性,促进共同富裕实现。

3.绿色技术效应。绿色发展能够重新配置绿色技术资源在城镇和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布通过要素重组和技术升级,从绿色经济增长、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两方面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首先绿色技术有利于污染企业降低环境污染水平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高收益相应地劳动者也将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从该角度观察绿色技术效应体现出“涓滴效应”中的收入增长效应。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追求绿色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不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造成的环境退化,还可以创建强大的绿色经济和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其次由于技术水平低、技术普及范围不足等基期效应绿色技术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绿色发展能够降低城镇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在显著提升居民收入的同时降低群体间与区域间的收人差距。

4.就业效应。向绿色经济过渡需要重组人力资本,由此必将带动绿色就业发展。绿色就业包括采用绿色技术、工艺与原材料生产的就业,从事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就业,直接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就业。绿色发展通过就业效应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体现为一是总体就业效应。绿色产业链条蕴藏大量就业机会,绿色发展通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升全社会的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二是就业结构效应。绿色就业主要分布在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基础工业、农业和林业六个产业部门,但从绿色就业的结构来看,与其关联度最高的是农业部门,因而绿色发展带动的就业对农业部门作用更大。绿色就业较大比例提升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可有效缩小贫富差距。三是就业质量效应。通过绿色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可提高劳动技术含量提升劳动者素质及劳动报酬。同时绿色就业更具职业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通过改善生产与作业环境减少对劳动者健康的伤害,降低因病致贫的概率以及体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医疗成本,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同富裕。

5.包容效应。包容性绿色增长理论认为绿色增长能够减少社会不平等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能够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健康与休闲娱乐等福利,降低其生活成本,因而具有包容性。绿色发展通过包容效应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体现为企业通过绿色投入、提升绿色技术,降低污染,这有利于保障低收人群体与普通群众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在污染总量约束下,企业部门污染排放下降意味着对居民部门的污染排放约束可以适当放松,低收人群体能够相对低成本地参与生产与消费或者政府予以补贴,低收人群体通过相对绿色的方式生产与消费这都体现了绿色发展的包容性。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

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既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绿色发展效率,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与调控作用,缩小收人差距促进公平、实现共享发展。

1.政府调控。随着环境规制加强,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投人改进生产方式来应对环境规制有利于优化就业技能结构,使劳动收人份额提高。“十一五”以来,中国环境规制不断强化。从五年规划目标来看“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变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近年来中国陆续修订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以及大气、十壤、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出台了“水十条”“大气十条”等法规并建立环保督察、河长制、湖长制等制度将环境污染防治列入三大攻坚战。

绿色考评机制约束方面,中国地方官员政绩考核逐渐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并重的方式,环境保护的硬约束加强。即将经济绩效与环境保护挂钩,作为地方官员晋升的重要依据。具体来看,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指标最早被加人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5年,首次明确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官员考核标准,2009年进一步明确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纳入地方官员换届与考核晋升标准。

财税政策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下,环境财税政策逐步走向规范与成熟。一是财政政策的支持。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已初步构建重点领域、水环境、跨地区流域等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环境污染防治方面,设置了重点流域水污染、农村环境、土壤防治等各类中央环保专项资金、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完善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绿色采购等制度。二是税收政策的支持。为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国对资源税费、成品油税费、所得税与增值税等政策进行改革与优化有效发挥税收杠杆效应与引导作用促进环境保护。

2.市场机制。“绿水青山”中的部分生态环境资源属于经济物品这类物品产权明晰具有稀缺性特征,可充分利用价格与竞争机制有效配置这类生态环境资源,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货币化价值或非货币化价值显性化。

具体的市场机制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建各类生态资源价值的有偿使用制度其次建立各类生态交易市场,完善生态资源的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培育交易市场、扩大生态资源交易规模,提升生态资源的市场化程度。此外对于不便建立标准化市场的生态环境资源,则按照“污染者使用者付费、保护者获益、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建立包含生态环境资源成本的定价机制.通过环境保护税、资源使用税等手段进行市场化配置。另外,对于绿色产业体系的发展,则引导企业加大绿色创新投入与研发,使绿色创新产生的收益大于环境合规成本通过环境规制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环境绩效自然会吸引资本追逐进一步通过市场效应引导资本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资进而促进绿色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二、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证分析

本文拟在测度绿色发展指数与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以实证检验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总体影响及作用机制。

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指数测度

1.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绿色发展程度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构建的绿色经济测度体系国内最有影响的是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由7个维度构成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但这套指标数据获取相对困难。另外,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或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基于“两山”理念,从新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基本内涵出发借鉴已有研究本文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其中经济发展维度对应“金山银山”,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维度对应“绿水青山”。

参考国家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与相关研究,指标权重由分类等比赋权、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3种方法确定。利用以上3种方法综合计算得到的权重见表1

1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 共同富裕指数。准确把握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共同富裕可以视为由富裕度、平等度和共享度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只有三个子系统在整体联动与动态调整中向有序化转变、实现协调与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向共同富裕目标的有序化发展。因此应从系统与整体的视角看待共同富裕。从耦合协调视角看,共同富裕就是富裕度、平等度、共享度子系统在高度耦合的情况下实现高度协调,以下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共同富裕指数。参考既有共同富裕指数模型构建的研究,笔者构建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其中富裕度子系统包括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与工资水平等代表性指标平等度子系统包括城乡、行业群体的收入不平等及贫困发生率等指标共享度子系统包括人均享有的民生性财政支出、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与良好的环境质量等公共服务与公共福利指标。

2 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

计量模型构建

数据来源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实证结果与分析

1.基本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随着中国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增强,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在促进经济增长与收入提升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中低收入群体有效共享了绿色发展成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水平提升这验证了本文的基本观点。

2.中介机制检验。由于指标量化的限制,本文主要对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要素分配机制、技术创新机制、就业机制进行了中介效应检验。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加人控制变量,绿色发展指数均可在1%水平下提升劳动者报酬占比、促进技术创新、降低失业率,表明绿色发展存在要素分配效应、绿色技术效应与就业效应。结合回归结果可以认为,绿色发展能通过要素分配效应、绿色技术效应与就业效应提升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共享发展进而有效促进共同富裕。

3.时变性与区域异质性检验。将样本按时间与区域划分进行时变性与区域异质性检验。其中按时间较平均地将样本划分为2010-2013年与2014-2018年两个子样本按区域将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子样本。

分时间段的回归结果表明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一定时变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程度也上升,绿色发展的共同富裕效应越来越明显。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由东至西逐渐加强的异质性效应。

4.稳健性检验。本文还进行了以下稳健性检验一是为缓解内生性问题,基于系统GMM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回归二是不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将富裕度、平等度与共享度赋予相同权重后综合加权计算共同富裕指数作为替代被解释变量回归三是将富裕度、平等度与共享度的耦合度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回归。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是尝试从理论角度构建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框架,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提供理论储备。二是基于“两山”理念构建指标体系测度绿色发展指数基于系统论构建包含富裕度、平等度与共同度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共同富裕指数发现绿色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共同富裕,并验证了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要素分配、绿色技术、就业中介效应,同时发现绿色发展不但可以在时间维度上产生持续增强的共同富裕效应而且可以在地理空间上缩小不同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差距。

绿色发展是实现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为更有效地推进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本文有以下政策启示。

一是以绿色产业升级引领促进共同富裕。产业结构作为一种资源转化器,对绿色要素参与分配、收人水平提升与收入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要构建与壮大绿色产业体系通过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特征,选择性培育、发展与壮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培育发展绿色产业龙头企业完善与畅通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加大中低收入群体参与绿色分工与就业。二是以绿色技术应用推广来促进共同富裕。绿色技术能够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绿色技术的转化、应用与扩散能够提高落后地区、低收人群体等的生产率缩小地区差距、提高收入水平。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投人调动市场资金参与有明显共同富裕效应的绿色技术创新构建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绿色技术扩散推广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绿色技术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三是以绿色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要从统筹角度出发,基于区际公平、权责对等原则,核算与量化生态系统价值结合绿色生态环境产品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环境税等多重手段,从绿色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给予欠发达地区与农民群体支持结合“点对点”对口帮扶等模式,让欠发达地区与低收入群体从绿色共享发展中获得经济收益。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广东金融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Email:zglsxy@lsu.edu.cn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版权所有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