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首页
首页  研究动态
陈光炬《“两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 ——来自全国首批试点地区的经验观察》
发布人:李莉|发布时间:2020-07-02|浏览次数:75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30日第1956期        


 今年是“两山”理念诞生15周年。十五年来,“两山”理念从愿景到行动,从自发到自觉,历经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检验,与时俱进地成为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现实路径,内在逻辑是通过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同时增加经济财富和社会福利。

  201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浙江丽水市、江西抚州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与此同时,深圳市盐田区和海南省先后开展了试验工作,全国52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175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纷纷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一年多来,试点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成功案例。遴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创新驱动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原始密码,机制创新是核心,模式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是支撑,政策创新是保障。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加快推进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与技术规范;通过加大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生态补偿力度,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促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双增长、双转化、可循环、可持续,进而全面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与逻辑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念)的科学论断,创造性地解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十五年来,“两山”理念深刻地改变了浙江,深度地影响着中国,深远地关联起世界,历经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检验后,愈来愈显示出巨大的真理力量,成为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在全面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东方智慧。

  “两山”理念既是世界观又是发展观,既是价值论又是方法论。“绿水青山”指的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具体表现为结构稳定、功能良好、平衡协调、有机统一的自然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不仅蕴藏着巨大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具有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作用,是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础和源泉。“金山银山”则代表着丰富的财富,包括自然财富、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具体表现为生态经济系统给人们带来的物质利益和非物质惠益,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和保障。

  “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论。价值论是“两山”理念的核心范畴。价值论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和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一方面,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价值,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支撑和维护生命系统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福利,只要找准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也就转化成了经济优势;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贡献率稳步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协调统一。价值论明确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高度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二是系统论。系统论是“两山”理念的基本法则。系统论准确阐释了生态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演变规律,要求必须在尊重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原理,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系统论明确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重塑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提出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原则,从方法论角度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法则。三是民生论。民生论是“两山”理念的本质特征。民生论旗帜鲜明地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问题既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民生论明确地界定政府是提供环境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作为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力求最大限度地提供惠及全体公民的生态福利。民生论生动地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责任担当,鲜明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使命宗旨,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内在要求,反映出“两山”理念的炽热的民生情怀和深邃的本质特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两山”转化的现实路径。生态产品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最终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的总称。物质产品包括两类:一是自然形成的野生食品、淡水、燃料、中草药和各种原材料,二是人们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要素人工生产的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和能源产品等。生态服务涵盖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生态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维持空气质量、调节气候、控制侵蚀、防治人类疾病以及净化水源等物质效益。生态文化服务是指人通过丰富精神生活、生态认知与体验、休闲娱乐以及美学欣赏等获得的非物质效益。生态产品价值是指凝结在生态产品中的各种要素价值的总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产品,生态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的价值,还包括蕴含其中的生态环境质量价值、生态资源要素价值、生态技术贡献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等特殊价值。同时生态产品一旦进入生态市场,受生态品质、稀缺性、消费者偏好以及支付意愿等因素影响,往往会产生较高的附加值。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直接使用价值体现在人们对生态物质产品的消费和对生态文化服务的体验,间接使用价值体现为人们能够享受生态调节服务带来的生态安全与环境质量。选择价值则指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所表示的支付意愿。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现实路径,核心要义是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前提下,通过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绿水青山”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福利。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和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GEP与GDP的协调增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双向循环的两次转化:第一次转化即GEP向GDP的转化。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的前提下,通过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制造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生态技术将生态系统服务流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生态产品,从而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第二次转化即GDP向GEP的转化。在第一次转化的基础上,为保障“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必须加大对生态系统的投入,通过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借助生态消费市场“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从而实现“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的转化。两次转化相互支撑、循环往复促进GEP与GDP之间双转化、双增长、可循环、可持续,进而构建起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案例与启示

  “两山”公司的机制创新。浙江丽水市积极探索公共生态产品政府采购机制,在全面开展GEP核算的基础上,以乡为单位组建了集体所有制“两山”公司,负责全乡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和经营管理,各村以基准年GEP入股分红。县政府整合生态补偿、生态建设项目资金设立“公共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基金”,根据年度GEP核算结果,对每个乡(镇)GEP中调节服务价值的年度增量,按2%的标准向“两山”公司进行定向采购。“两山”公司将该笔资金投入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生态产业发展后劲和招商引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实施生态信用评价与考核制度,为全乡范围内的企业和个人全部建立生态信用档案,将破坏生态环境和违规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纳入失信范围,推行生态信用与统一社会信用体系挂钩的联动奖惩机制。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以生态产品未来收益为抵押,推出“两山贷”和生态授信业务,为公共生态产品的生产者提供金融支持。

  机制创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两山”公司以政府生态采购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激励公共生态产品供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村民积极性,政府生态采购资金一方面生动真切地宣示了“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价值,另一方面又“四两拨千斤”成功激活金融资本投向环境保护与建设领域。不仅找到了公共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供给主体,而且催生出“生态环境依赖型、生态资源内生型”的新型产业,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了生态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机制,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村民参与、金融支持、信用保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子。

  “景宁600”的模式创新。海拔600米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将海拔600米以上村庄的农产品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通过打造县域生态技术服务平台和绿色金融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电商化销售,严格实施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质量追溯管理,成功打造“景宁600”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积极探索“景宁600+邮乐购+飞柜+营销联盟”一体化营销新模式,高山有机农产品热销上海、杭州等地。与此同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居住在高山远山的1万多名畲族群众全部实现了下山脱贫,600米以上高山村庄华丽转身成为“有机家园”“绿色菜园”。两年时间内建成绿色有机产品基地9.5万亩,“景宁600”加盟主体达到50家,拥有旗下产品105款,年销售额达到8.8亿元,带动3000多农户年均增收近万元,点燃山区农民“下山脱贫”“上山致富”的创业激情。

  模式创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景宁600”模式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充分利用高山生态系统能量流,集聚集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协同推进生态移民与农旅文融合,将山区农户、现代农业与生态市场有机衔接,通过“资本下乡”“科技上山” 助力乡村振兴,让日益凋敝的“山村经济”蝶变为欣欣向荣的“海拔经济”,生动地体现了“好生态产出好产品、好品牌卖出好价钱”,为广大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市民碳币”的管理创新。深圳市盐田区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城市GEP核算的地方标准,积极探索城市生态建设的量化路径,为激励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性开展了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全民行动计划。通过搭建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以碳排放核算为基础进行碳币量化,对每一种生态环保行为碳币价值量进行折算,对个人、社区、家庭、学校和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赋予一定的价值量,给予相应碳币奖励。用户可用碳币兑换礼品、参与公益众筹,实现了对生态文明行为的全方位正向激励。2018年,盐田区政府推出城市碳币2.0系统,新增“碳币众筹”“企业碳惠”等功能,通过大数据获取和分析,对步行、公交出行、垃圾分类、节水、节气、节电等生态文明行为,自动向参与用户发放相应数量的碳币。“市民碳币”让公众在获取碳币的同时,也为提升城市GEP作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盐田区空气优良率达到94.5%, PM2.5年均浓度降低到19微克/立方米,连续12年保持水质100%达标。

  管理创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撑。生态管理一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市民碳币”行动计划以“小碳币”带动“大减排”,通过将城市生态功能“价值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激励公众生态文明行为,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机制,有效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化、生态环保行为价值化和生态文明效益最大化。“市民碳币”为城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贡献了管理创新的盐田智慧。

  大觉山5A级景区的政策创新。江西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景区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创建的5A级景区,创造了旅游开发界的奇迹。资溪县立足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发展”战略,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创新绿色金融支持制度,打通了生态产品与资本市场的通道,成功引进生态旅游战略投资商,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负责,谁经营、谁获益”,全面激活山水资源、宗教文化和乡土文化,“无中生有”一举创建了大觉山5A级景区。资溪县旅游收入连续几年以30%的速度增长,堪称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价值融合转化的典范。

  政策创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大觉山5A级景区的成功密码就是大胆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创新。一是抚州市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办法》等系列生态法规制度,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纳入各级各部门重点工作与干部考核体系之中,特别是对资溪县将工业考核转变为旅游产业考核起到了重要的政策导向与激励作用。二是资溪县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附加付费、生态资源约束性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生态资源确权、生态资产交易和绿色金融创新,激活了沉睡多年的生态资产和生态文化,通过制度创新全面构建生态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政策体系,有力地保障了优质生态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准确把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精神实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又是一次全新的实践探索。受传统观念、认识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各地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解不尽一致,实践中还存在不少认识模糊和理解偏差问题。一部分官员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要将“绿水青山”变现,转出的“金山银山”越多越好,甚至像追求GDP一样,要求每年都要达到一定增长率并逐年提高;一种观点认为生态产品主要是指野生食品和有机食品,导致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大搞“有机工程”;另一种观点认为,生态产品仅仅是指“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自然要素,把生态产品的外延仅仅限定在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范围内,大大缩小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范围和领域,在理论上对生态产品的理解内涵不明确、边界不清晰,在实践中则妨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全面探索和自主创新。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值此“两山”理念诞生15周年之际,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两山”理念再学习、再实践、再发展活动。深入领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路径,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是将“绿水青山”全部变现,而是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前提下,通过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盈余”和“流量增量”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福利。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与动物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统一到“人民健康”这个基本点上来,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是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是“让市场说出生态价格”,为此必须同时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难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励生态产品供给,搭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平台。现有生态补偿机制范围较窄、标准偏低,加之补偿者和受偿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多种因素导致生态补偿一直存在激励不足、效率低下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生态贡献的“外生性”“补偿型”的制度安排,与基于生态生产的“内生性”“效益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价值取向、目标选择、激励方式上均有较大区别,传统生态补偿机制显然难以满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求,必须尽快建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体系。

  建议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两山”转化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目前看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方面,包括环境权益配额交易机制、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环境附加值付费机制等;二是生态资源方面,包括生态资源资产产权交易机制、生态资源约束性有偿使用机制、生态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生态资源储备与交易的生态金融机制等;三是生态市场方面,包括生态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生态产品定价机制、生态产品认证机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生态市场交易机制等。

  三是尽快出台《关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生态产品是体现生态溢价的高附加值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的价值,还包含了生态环境质量价值、生态资源要素价值、生态技术贡献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等特殊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绿色产业、生态市场等众多领域,现有政策虽然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缺乏针对性、耦合性和时效性,部分政策之间条块分割、相互掣肘,难以形成保障合力,这就要求尽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

  建议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结合绿色产业与绿色经济发展实际,出台《关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四是研究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先要搞清楚生态产品的价值到底有多大。这就要求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统一标准。目前各地采用的核算方法、评估技术和指标体系都不统一,不同标准核算出来的结果相差很大,且与GDP核算体系难以衔接和对照,导致核算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直接影响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公共生态产品政府采购、生态环境权益配额交易、生态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区域及流域之间生态补偿标准制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多个方面。

  建议全面总结生态系统评估、环境综合价值核算、绿色GDP核算、GEP核算的成功经验,研究编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目前可考虑先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用于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准确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在此基础上适时出台《公共生态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环境权益配额——交易通则》《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等配套标准文件,逐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标准化。


(本文系浙江省2019年标准化战略重大项目(SJ-BZ/2019111)、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9-GMG-04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丽水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电话:Email:zglsxy@lsu.edu.cn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版权所有制作维护